logo
手机客户端
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心理知识正文

“双减”之下,让教育经典为教师赋能

杨小牛 504 2021-11-25

在教育的道路上,我们已经走的太远,以致忘记了为何出发。那么,不必害怕,也不用迷惘,安静而坚定地回到教育经典,我们便会慢慢找回出发的初心和理由,才有勇气和底气面对未来的教育之路。

当前中国基础教育已经进入双减时代。双减的全称是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减轻学生校外培训负担。可见,双减的对象主要是学生,即减轻学生的负担。

然而,加与减的辩证法也存在于教育双减之中。有不少人就在学生减负的背面看到了教师加负的现实。因为,双减文件在对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作全面部署的同时,也向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为教师划定了禁止布置超过国家课标难度的作业、严禁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等12红线,而且提出了12点具体要求,如:建立作业公示制度,加强质量监督;引导学生自愿参加课后服务,等等。

从整体来看,双减之后,教师工作的强度更大,教育教学的难度更高,涉及领域的广度更宽。这就要求教师具有更高的素养、更强的能力、更优的品格,总之,需要教师具有更大的能量。那么,双减之下,教师何为?如何为教师赋能?赋能教师的路径也许有很多,但是阅读教育经典一定是重要、便捷且长效的一种。

其实,阅读教育经典对于教师成长而言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那为什么还要重提呢?这其实是由经典的性质和教师职业的特点决定的。经,常也。经典就是需要我们经常去阅读的作品,因为常读常新,不断会有收获。

就教育经典而言,那是人类教育智慧的结晶,是对教育发生巨大而深远影响的伟大著作,是具有跨越时代和领域的生命力的。教师的职业特点要求教师首先是一个优秀的学习者,不仅要持续学习学科知识,还要不断学习教育知识。

另外,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和教育教学的复杂性不断升级,教师的教育行为在日常教育生活中难免会走偏、走样,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回到教育的初心和本源,而阅读教育经典就是回归教育初心、探寻教育本源的捷径。

实施双减,最根本的目的是提升学校育人水平,其本质是让整个教育回归到本真的教育样态来。因此,阅读教育经典或重读教育经典,是双减背景下,教师应该选择的最好成长路径之一。

具体而言,双减之下,教育经典可以从道、学、术三个层面为教师赋能。

第一,教育经典可以让教师体悟教育之道。双减政策的出发点是对一系列教育观念的纠偏。比如,纠正教育短视化、功利化之偏,纠正学校违规竞争之偏,纠正超前学习之偏,纠正作业负担和培训负担过重之偏。这些,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教育已经违反了教育规律、背离了教育之道。

双减的精神和细则,就是让偏离了的教育重回教育正轨,重回教育的初心和本源。那么,在这种背景下,阅读或重读教育经典,对于体悟教育之道、找回教育初心就具有及时雨的意义。

比如,为什么说高强度的刷题和过重的作业负担是违背教育之道,是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我们在阅读卡尔·雅斯贝尔斯的《什么是教育》一书时,就可以发现,教育和训练、控制是截然不同的。不断的刷题只是一种功利化的训练而非教育,过重的作业负担只是对学生生命和行为的控制也非教育。

教育是在人与人(尤其是年长者与年轻一代)的交往中,通过知识内容的传授、生命内涵的分享以及行为举止的规范,将传统交给年轻人,使他们在其中成长,舒展自由的天性。”“真正的教育不是死记硬背”“教育的过程是让受教育者在实践中自我操练、自我学习和成长。”“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集。品读这些关于教育真谛的文字,对于确认教育的目的、把握教育的本质都有重要意义。

其他教育经典,如柏拉图的《理想国》、卢梭的《爱弥儿》、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怀特海的《教育目的》、陶行知的《中国教育改造》等,都有助于教师体悟教育之道。

第二,教育经典可以让教师获取教育之学。双减政策要真正落地,要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要优化作业管理,要提高课后服务质量,那么,教师就必须面对教育学知识的多重挑战,包括:学生心理发展和认知风格的知识,多元评价的知识,作业设计和管理的知识,特色课程研发的知识等等。总之,双减倒逼教师不得不在教育学专业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方面有大的突破。

教育学知识和理论可以统称为教育之学。教育之学决定着教育行为的规范性和专业性。对于在职教师而言,教育之学的获取和掌握,很大程度上要靠对教育学专业经典书籍的研读。

比如,双减之下,作业的布置和管理成为焦点之一,如何让作业成为助推学生多样化发展的力量成为研究课题之一。那么,研读古德和布罗菲的《透视课堂》一书,就能学到关于作业布置的专业知识。再比如,要获取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的知识,就应该研读皮亚杰的《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要了解学科结构的知识,就应该研读布鲁纳的《教育过程》;要认识学生的内心世界特别是自卑感的知识,就应该研读阿德勒的《儿童的人格教育》;要掌握教学目标分类和评价的专业知识,就应该研读布鲁姆的《学习、教学和评估的分类学》;要掌握课程研发和编制的知识,就应该研读泰勒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总之,研读教育经典,可以让教师系统而有效的获取教育学的专业知识。

第三,教育经典可以让教师习得教育之术。教育之术是关于教育教学的方法、策略、技巧等行为操作层面的内容。如果说教育之道主要靠体悟和领会,教育之学主要靠理解和掌握,那么,教育之术就主要靠模仿和习得。

双减之下,要求教师布置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认真批改作业,及时做好反馈,加强面批讲解,认真分析学情,做好答疑辅导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补习辅导与答疑等内容,主要就是从教育之术层面提出的。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每位教师的教育之术都各有不同,即使是走偏的教育之术也各有各的偏样

那么,双减之下,教师表现在教育教学操作层面的方法、策略和技巧如何调整,怎样改善?有没有可资借鉴、模仿、参照的理想样态?其实,是有的,最方便的路径就是回到教育经典,特别是回到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比如《给教师的建议》《帕夫雷什中学》《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等。

怎样使检查家庭课业成为学生有效的脑力劳动怎样才能使儿童愿意好好学习”“通过劳动发展学生的个人才能和爱好”“怎样对待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等等,这些都是《给教师的建议》一书的篇目,也同样是双减之下广大教师需要迫切了解和掌握的内容。

在教育的道路上,我们已经走的太远,以致忘记了为何出发。那么,不必害怕,也不用迷惘,安静而坚定地回到教育经典,我们便会慢慢找回出发的初心和理由,才有勇气和底气面对未来的教育之路。

 


使用单位:绍兴文理学院

技术支持单位:浙江工越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QQ群:958455148

手机客户端